上虞吹打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音乐表演艺术,扎根于上虞古老的土地上。上虞历史悠久,文化繁荣,这也为上虞吹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上虞出土的春秋陶扁钟、汉六朝的埙、五谷瓶上堆塑乐俑以及青瓷谷仓上的弹瑟堆塑俑等文物,见证了上虞民间吹打久远的历史。
早在汉代,上虞民间吹打已经发展起来。在曹娥江上赛龙舟时,人们使用鼓乐来协调节奏,鼓舞士气。曹娥之父曹盱也是一位擅长音乐的人,在《曹娥碑》中记载着他能“抚节按歌,婆娑乐神”的才华。随着历史的演变,上虞民间吹打不断发展壮大,南宋时期已经相当盛行,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期。
上虞民间吹打的组织形式称为“十番班”,意思是用十个手指头翻动。演奏乐器以唢呐、招军和锣、鼓等打击乐为主,锣、鼓等打击乐也与丝竹乐器一起演奏,形成了“细吹细敲”的独特演奏形式。根据不同的地域分布、演奏场合、演奏形式和乐队组合的不同,上虞吹打的内容、形式和表演手法也有所不同。
上虞吹打的曲目繁多,其中代表性的有《花二场》、《文武辕门》、《噶嗒志》、《大敲》、《步步高》、《搜轿吹》、《马上吹》等。这些曲目历经时间的洗礼,仍然保持着古朴雄壮、粗犷奔放的风格,展示了上虞吹打的独特魅力。
新中国成立以后,上虞吹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,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了保护上虞吹打这一传统艺术形式,自八十年代起,上虞市连续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保护工作。1998年,上虞市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(吹打乐),1999年又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(吹打乐)。2007年6月,上虞吹打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和传承的工作。
总之,上虞吹打作为上虞民间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,具有丰富多样的曲目和独特的演奏形式。它充分展示了上虞历史文化的底蕴和民间艺术的魅力,是上虞文化的瑰宝,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宝贵遗产。保护和传承上虞吹打,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,促进民族艺术繁荣发展,具有重要意义。
脚划船,又称躅桨船,是绍兴水乡独有的一种传统民俗。这种小船船体小巧,需要船夫使用双手划楫,利用脚来“...
绍兴清音班,也被称为清音坐唱班,是专门演唱民间婚庆寿喜鼓吹的艺术团体。这个班子的历史悠久,影响深远,...
鉴湖的故事源远流长,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关于鉴湖来历的传说。
翻九楼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杂技,也是孟姜戏演出的一个重要环节。在绍兴竹田头一带,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翻九楼...
绍兴的祝福大典,俗称“请大菩萨”或“祚福”,起源于元朝。在这个习俗中,人们请来了代表南宋忠烈的“南朝圣众”...
浦桥潮神节是嵊州鹿山街道浦桥村举行的一项盛大节会,旨在纪念治水功臣陈贤(陈老太公)。陈贤一生与水结缘...
上虞吹打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音乐表演艺术,扎根于上虞古老的土地上。上虞历史悠久,文化繁荣,这也为上虞...
兰亭修禊是一个古老的文化盛会,最早记录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的《兰亭集序》中。据记载,当时会稽内史、...
舜皇云尖是一种产自仙岩镇的名茶,具有优越的品质和口感。该茶曾于“91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级”上被评为“名茶...
三六九伤科是绍兴的一个独特的民间医术,起源于南宋高宗年间,至今已有超过八百年的历史。它得名于绍兴下方...
陆游与唐琬是南宋时期的一对夫妻,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情感的纠葛和无奈。
诸暨鹦哥调是一种表演艺术,起源于清中期,盛于清末民国初年。它以说唱为主,结合小型杂扮形式的演出,主要...
绍兴赛龙舟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活动,与端午节的龙舟赛不同,绍兴人将其赛龙舟的活动命名为“划泥鳅龙船”。这项...
傅氏伤寒疗法是绍派中医疗法的重要代表之一,主要用于治疗热症伤寒。绍派伤寒疗法以“泄、清、透、开、补”辩...
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,是清代的聚族而居的大型宗族建筑群。这些建筑具有高度的历史文...
岭北大莲花是一种民间舞蹈,也被称为莲花舞或讨饭莲花,它源自中国浙江省诸暨市岭北镇和金华地区。这种舞蹈...
绍兴鱼干制作技艺是一项独特而古老的工艺,源远流长。在绍兴的历史记载中,早在明清时期,人们就开始制作鱼...
绍兴竹刻技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特点。中国早在周代就开始使用竹子进行...
秆编织技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,广泛流传于中国的各个地区。而在浙江的绍兴、诸暨、宁波、金华等地则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