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门前猪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猪,外观特征非常独特。它的毛色为两头黑,其余部分为白毛,额部有白毛形成的星,数量约为6到8对。头型分为狮子头型和勺筒嘴型,全身略呈圆桶状,耳朵中等大小、下垂,颈部略显粗短。背部稍平直,腹部略下垂,臀部稍倾斜,大腿较丰满。全身被毛粗稀,皮肤稍厚。肉色鲜艳,呈淡红色,色泽均匀,表面有光泽,大理石花纹明显,脂肪润白。肉质细嫩,口感爽滑,肉味鲜香,肥而不腻。
寺门前猪生长在衡阳县,这里的地质环境非常适合养殖寺门前猪。衡阳县位于衡山之南,被峰峦环绕,中部丘陵起伏,小块平地遍布。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,年均气温为17.9℃,年均日照1500小时,年均降水量达到1237毫米。衡阳县也有湘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,水塘和水库遍布。 农田的土壤资源质量非常好,主要为红壤和紫色岩土壤,土层深厚,土质肥沃,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,比如锰、铁和锌。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寺门前猪提供了丰富的红薯、米糠、萝卜等优质饲草和饲料资源,保证了寺门前猪的特有品性和优良品质。
寺门前猪农产品的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衡阳县境内的曲兰镇、洪市镇、大安乡、金兰镇、三湖镇、渣江镇、演陂镇、库宗桥镇、石市镇、长安乡、栏垅乡、台源镇、西渡镇、岘山镇、井头镇、关市镇、板市乡、杉桥镇、金溪镇、界牌镇、集兵镇、岣嵝乡、溪江乡、樟木乡、樟树乡,共25个乡镇,443个行政村。该地区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°0'29"到112°44'20",北纬26°52'51"到27°40'34"。目前每年的出栏量为12万头,产量非常可观。
寺门前猪不仅在外观上独特,其肉质和营养价值也非常优良。寺门前猪的肉质细嫩,口感爽滑,肉味鲜香,而且肥而不腻。内在品质上,寺门前猪的蛋白质含量达到19g/100g,呈味氨基酸总量超过6g/100g,氨基酸总量超过16.5g/100g,脂肪含量为2.9±0.5g/100g。在安全要求方面,寺门前猪的生产遵循GB2762和GB2763的规定要求。
综上所述,寺门前猪是一种在衡阳县养殖的独特猪种,它具有独特的外观特征和优质的肉质,正因为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饲料资源,使得寺门前猪的品质和口感都非常出众。作为一种地理标志农产品,寺门前猪在衡阳县有着广泛的认可和盛名。
栗江豆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,其氨基酸态氮含量高达3.7%,经常食用能够开脾健胃,增强智力。它的油质细...
古城西瓜是衡南县的传统名优产品,以其广种植面积、高产量和优质量而闻名于世。在古城种植的西瓜历史悠久,...
茶市湘黄鸡,是我市一种优良的肉蛋地方型家禽品种。该品种外貌特征明显,喙黄、毛黄、脚黄,非常引人注目。...
泉溪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,这里是一个养殖业非常发达的地区。近年来,泉溪许多养殖专业户大面积发展网箱...
栗江白豆油,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独特香味的食用油,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。它的氨基酸态氮含量高达3....
蔡伦古法造纸技艺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,起源于东汉时期。在耒阳这个蔡伦的故乡,古法造纸技艺得到了完...
祁东渔鼓起源于宋代,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。在湖南省的衡阳、邵阳、永州等地及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山东...
坛下乡铜锣是一种传统手工制作的乐器,其制作工艺非常繁复,需要经历多道工序,操作过程严谨,要求火候和手...
南岳庙会是湘楚地区具有祝融火神崇拜的传统庙会。该庙会起源于南宋,成形时间不晚于南宋,鼎盛于明清,式微...
南岳朝圣,俗称进香,是指民众前往湖南省的南岳衡山进行祭祀和朝拜活动。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岳之一,被誉为“...
衡南渔鼓是一种源自晋代的曲艺形式,是衡阳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说唱故事形式之一。据史料记载,衡南渔鼓起...
石市竹木雕刻艺术源远流长,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起初,石市竹木雕创作主要以佛教文化和山海经的神话故事等...
衡南七巧龙舞是一种流传于湖南衡南县的代表性龙舞。它起源于衡南县东乡的江口镇九龙村,据传江口地区曾经有...
衡州花鼓戏是一种流行于湘南地区的民间小戏剧种。它的舞台语言以衡州方言为基础稍加提炼而成,主要声腔为“...
衡阳煎冬瓜是一道传统的湖南菜品,以其溶烂香辣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。下面将详细介绍制作衡阳煎冬瓜的步...
雨母一锅鲜,是一道以多种云南特色干菌为主要材料的独特菜肴。它选用了云南干品苞头菇、真??菇、百灵菇、鸡...
无渣姜片肉片鲜汤是一道汤鲜味美、微辣可口的菜品。它选用了猪瘦肉、熟猪油、无渣姜、水云耳以及一些调味品...
衡阳大杂烩是一道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名菜,原料丰富多样。制作方法繁琐,但经过精心烹饪后,可以带来丰富的...
衡阳打鱼丸子的习俗历史悠久,被认为是一道独特且美味的传统菜肴。据传彭玉麟创造了渣江土头碗“玉麟香腰”,...
丫口黄鳝是衡阳的传统美食,以其鲜香可口而闻名。它的制作原料包括活鳝鲆、丫头、熟猪油、湖之酒、胡椒粉、...